再生原料纺纱系统

使用旧衣物作为纺纱原料
  1. 让纺织行业实现闭环循环
  2. 生产环锭纱和转杯纱
  3. 为消费后原料纺纱设立新标杆

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球只有1%的成衣得到回收利用,近四分之三的服装被送至垃圾填埋场,为此,纺织行业在积极寻求各种途径来提高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并更加关注服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立达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并利用自身的技术专长,为环锭纺和转杯纺生产线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再生纺纱系统,让客户能够使用旧成衣和废衣料的再生纤维原料纺纱。

纺织行业中的回收再利用

“闭环循环”是纺织行业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之一,它指的是以零材料损耗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换言之,就是减少原材料使用量,将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变废为宝。

然而,这就需要纺织行业解决当今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消费前和消费后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直到最近,回收的衣物还主要用于一些低价值应用。立达的专业技术可以将回收原料加工成质量足以用于机织和针织应用的纱线,最终使回收的消费前和消费后产品能够在类似的应用中得以利用。

  • 纤维再生在短纤纺纱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立达致力于让纺织行业实现循环经济。阅读我们的最新研究,了解如何在立达系统上使用大量的消费后原料来加工转杯纱和环锭纱。

    浏览

立达转杯纺再生系统

立达对转杯纺技术进行了优化,这种技术本身就适合使用短纤维原料加工纱线。特殊的几何设计和选配件使设备能够充分适应不同原料。这款全自动纺纱机可大幅提升纱线强力,并且断头处理能力强,接头质量出众。 

因此,立达再生纺纱系统与转杯纺生产线的组合可将回收原料加工成多种纱线,举例来说,使用75%的消费后原料和25%的原棉的混纺,生产纱支高达20英支的纱线,或者可使用87.5%的消费前原料与涤纶的混纺,生产纱支高达30英支的纱线。

立达环锭纺再生系统

目前,行业内极少使用环锭纺生产线来加工再生纱线。立达拥有专为以理想方式加工短纤维而设计的全套系统。尽管原料中含有来自回收消费后产品的极短纤维,依然可以纺出可用于机织和针织的纱线。举例来说,使用立达再生纺纱系统,可以生产出再生纤维比例高达40%的环锭纱。

机器的再生原料加工性能

所有机器都能适应再生原料的特性。查看梳棉机C 80和粗纱机F 40的性能。

梳棉机C 80:再生原料应用

更大有效梳理面积

40根工作盖板, 更长预梳理区和后梳理区;预开松能力更强,包括开松纱头、布头等再生原料。

更优刺辊工艺

刺辊能够去除开清工艺后残留的未开松原料。对大多数再生原料,推荐刺辊使用锯齿针布。

特配格拉夫针布

特配格拉夫针布,满足不同需求。再生原料通常使用弹性盖板针布;特殊情况下,推荐使用半刚性盖板针布。

模块化设计,清洁简便

插拔式托棉板,彩色再生原料残留物清洁简单快捷,确保棉网始终完美。

适合再生纺纱应用的粗纱机F 40

带绒带的皮辊清洁装置

此可选装置可清除皮辊上的飞花。借助绒带顶部的一体式金属梳片,可在规定的位置收集飞花并由OHTC吸风嘴清除。

巡回式吹吸风(OHTC)

OHTC可清除清洁绒带上的积聚物并减少飞花,这在加工短纤维含量较高的原料时至关重要。

上龙筋台面清洁吸风

控制牵伸区飞花的推荐选配件。OHTC喷嘴可将飞花吹向牵伸区下方的吸风喇叭口,确保粗纱机上龙筋台面始终清洁。

回收成衣示例

立达再生系统生产的纱线具有良好的抗起球性能,因此可用于从袜子到毛衣的多种应用。再生原料还可用于加工卡其裤和工作服。这类卡其裤一般都是使用再生棉和原棉的混纺纱线加工而成的。

再生之旅:

  1. 一件回收T恤衫
  2. 经过开松处理成为碎纤维,
  3. 然后再生加工成优质纱线,
  4. 制成卡其裤。

立达再生原料分级

为了帮助纱厂利用再生纤维,立达针对市场上常见的一些原料质量,建立了一套再生原料分级体系。借助立达的再生原料分级体系,纱厂可以更方便地根据原料来预估可达到的成品质量。开松过程后的短纤含量、平均纤维长度和5%纤维长度都是重要的参数,因为它们决定了应当使用哪种后纺工艺(环锭纺还是转杯纺),以及可以达到的质量水平(均匀度)和最大纺纱细度(纱线支数)。

分类短纤维含量平均纤维长度长纤维5%
优秀45%17毫米31毫米
良好55%14毫米29毫米
中等60%13毫米28毫米
78%10毫米22毫米
原棉(用作参考)24%21毫米34毫米

 

紧密纺系统机型

这套完整的立达系统是基于立达从原料加工到纱线的整个纺纱过程中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而建立的。立达专家还提供全面的服务。整个纱厂可通过ESSENTIAL – 立达数字化纺纱套件这个独立平台进行联网和操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该平台都能保证优质和高效的生产。

XS
SM
MD
LG
XLG